本周(11 月 21 日-11 月 25 日)行情回顧
新材料指數下跌 1.26%,表現強于創業板指。半導體材料跌 3.43%,OLED 材料跌 1.49%,液晶顯示跌 2.09%,尾氣治理跌 3.83%,添加劑跌 1.06%,碳纖維跌1.17%,膜材料漲 1.94%。漲幅前五為雙星新材、方邦股份、激智科技、永太科技、萬順新材;跌幅前五為艾可藍、彤程新材、奧福環保、容大感光、江化微。
新材料周觀察:鈉電池迎來產業化新機遇,或將催生鈉電負極材料廣闊需求據中科海鈉官網,由于鈉價格低廉且鈉電池集流體為鋁箔, 鈉離子電池的材料成本約比鋰電子電池低 30%-40%,擁有較強的成本優勢。在性能上,由于鈉離子電池擁有更高的界面離子擴散能力和內阻,其倍率性能、低溫性能、安全性能較鋰離子電池更佳,但能量密度、電壓及循環壽命偏低。 因此鈉離子電池有望憑借成本優勢,在低速電動車、大規模儲能等低能量密度要求、高成本敏感性的應用領域持續滲透。據寧德時代公告,寧德時代早于 2021 年就發布第一代鈉離子電池,目前鈉電池產業化項目進展順利,已與部分乘用車客戶協商,預計 2023 年正式量產。金屬化合物、碳基材料(石墨類/硬碳/軟碳)、合金材料、非金屬單質為目前鈉離子電池的 4 種常見的負極材料。 在無定形碳材料中,軟碳在高溫處理下會充分石墨化,儲鈉能力會大幅減小,但若不進行高溫熱處理就用作負極材料,會導致儲鈉可逆性、循環穩定性變差、電壓延后; 而硬碳材料即便經高溫熱處理,也難以石墨化,表現出更強的儲鈉能力、更低的工作電位,因此可能是目前鈉離子電池最適合的負極材料。我們假設 2023、2024、2025 年鈉離子電池在三大應用領域領域的滲透率分別為 1%、 5%、 10%,則我們可測算出: 2023、 2024、 2025年鈉離子電池負極材料的全球需求量分別為 0.43 萬噸、3.10 萬噸、9.24 萬噸。據華陽股份公告,公司孫公司山西華鈉碳能科技有限責任公司(中科海鈉持股55%,公司全資子公司山西新陽清潔能源持股 45%)的 2000 噸/年鈉離子電池負極材料生產線已于 2022 年 3 月末試投產。
重要公司公告及行業資訊
【泰和新材】擴大項目跟投范圍:公司董事長宋西全、副董事長徐立新、紀委書記徐沖分別出資 50 萬元、20 萬元、20 萬元,共 90 萬元擴大對公司子公司經緯智能的股份認購,該認購股份由經緯智能股東李英棟轉讓。
受益標的
我們看好產業轉移背景下功能膜材料的廣闊市場,看好高端電子材料國產替代從0 到 1 的突破,看好新能源浪潮中新材料的新機遇。受益標的:昊華科技、泰和新材、瑞聯新材、宏柏新材、利安隆、濮陽惠成、阿科力、黑貓股份、普利特、彤程新材、東材科技、長陽科技、潔美科技、藍曉科技、松井股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