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汽車日前發布“原力”技術品牌,正式進軍增程式混合動力新能源汽車領域。轉型新能源已成為汽車產業發展趨勢,部分車企全方位布局新能源賽道,包括純電動、燃料電池、混動等技術路徑。
加碼增程式混動
據介紹,長安汽車發布的“原力”技術品牌包含“原力智能增程”和“原力超集電驅”兩部分。“原力智能增程”是長安汽車實現量產的自主轎車增程系統,在CLTC工況下,純電續航里程為200公里,增程模式綜合續航里程達到1200公里,而“原力超集電驅”效率最高可達95%。
中國證券報記者了解到,“原力”增程技術已經應用在長安汽車旗下車型上。今年7月,長安汽車旗下全新品牌長安深藍發布首款新能源車——長安深藍SL03,并推出搭載增程式、純電動和氫燃料三種動力的4款車型。
長安新能源CEO鄧承浩表示,2023年,長安深藍的第二款SUV產品將上市,將搭載“原力”技術。未來,深藍全譜系都會搭載“原力”技術,覆蓋轎車、SUV等產品類型。
對于推出增程式電動車的原因,鄧承浩表示:“電力驅動是我們最終的目標。對于純電車型,目前消費者多少都會有一些里程焦慮,基礎設施還不夠完善,充電速度也不能滿足消費者需求。而增程技術既保留電驅的優勢,又規避了里程焦慮。”
鄧承浩認為,插電式混動是傳統能源車型電氣化改造的思路,以油為主、電為輔,開起來更像油車。而增程式電動車以電為主、油為輔,能夠更好地滿足喜歡駕駛電動車的用戶需求。
資料顯示,長安汽車自主品牌新能源車10月銷量為3.65萬輛,同比增長234.40%;1-10月累計銷量19.3萬輛,同比增長133.25%。據長安汽車透露,截至10月初,深藍SL03訂單超過4萬輛,交付率約為13%,目前最大日產量近600輛。
研發關鍵技術
純電動是造車新勢力采用的主流技術路線,理想汽車、嵐圖、問界等品牌在增程式混動領域也有所布局。業內人士表示,純電動車、增程式混動的動力系統結構相比燃油車及其他動力系統更簡單,對于造車新勢力而言“門檻”相對較低。
傳統車企的新能源戰略路線更加多元,技術相對復雜。比亞迪主推純電動和插電式混合動力(簡稱“插混動力”)路線,并在兩個領域均取得不俗銷量。數據顯示,今年10月,比亞迪DM車型(插混動力)銷量為11.44萬輛,略高于EV車型(純電動)的10.32萬輛。
插混動力也是長城汽車的戰略重點。據悉,長城汽車旗下共有10款插混動力車型,售價集中在10萬元至25萬元,其中摩卡DHT-PHEV定位在30萬元左右的高端市場。
吉利控股集團作為國內較早進行甲醇汽車研發并實現產業化的汽車企業,已形成200多項專利,開發甲醇燃料車型20余款。
此外,長城汽車旗下的未勢能源近期完成了5.55億元B輪融資。據了解,未勢能源深耕氫能、燃料電池關鍵技術研發以及核心產品、零部件的制造,自主攻關了多項產品并推動其商業化落地,如大功率燃料電池系統、電堆、膜電極等。
東莞證券研報顯示,展望2023年,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將實現快速增長,自主品牌新能源車產業鏈先發優勢凸顯,全球競爭力提升。